当前位置:威海文明网 -> 诚信建设 -> 威海市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以信筑城
威海市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以信筑城
发表时间:2018-01-15   来源:威海文明网

  信用威海 以信筑城

  ——威海市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之路

  从获批开展创建工作,到成为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威海仅用了1年多时间。2017年12月28日,创建成功的消息传来,令人振奋。

  回首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威海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大踏步前进,创下多个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为全国很多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信用威海”品牌愈发闪亮。

  抢占先机,赢得创建主动权

  对不少市民来说,威海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的名字还很陌生,这是一个2015年9月份才成立的机构。在国家、省均没有正式的信用机构的情况下,威海市赢得了信用建设的先机,这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的创建开了个好头。

  2015年11月,威海市发改委积极编写申报材料,多次到国家和省发改委汇报对接。最终,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4月批复威海及荣成市同时获批创建第二批全国信用示范城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和所辖县级市同时创建的城市。

  此次创城成功,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这要归功于目标上抢占先机的策略。

  “2017年9月,国家组织第一批信用创建城市进行验收,第二批城市自愿参加。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认为威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相关工作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毅然决定提前申报验收。”威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回忆说。

  随后半个月的时间里,威海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准备了共计100多万字的申报材料。市领导带领市发改委、人民银行、市法院等8个部门的人员,赴北京参加现场答辩。

  “整洁的仪表、流畅的解说赢得了与会专家的当场表扬,这让我们信心倍增。随后,市发改委又多次提交各类补充证明,前后4次赴北京对接。”威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回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12月28日,国家正式批复,威海从18个参加评审的城市中脱颖而出。

  多个“率先”,信用建设走在前列

  肩负着创城的历史使命,威海市信用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多个“第一”。

  2016年5月,威海市公共信用平台投入试运行,威海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开通信用平台和网站的地级市。

  在威海市法制办的积极支持下,威海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十三五”信用建设规划、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威海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办法》等10多个文件,很多文件都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依法依规推进信用建设的格局。

  信用建设的难点在于打破部门壁垒,归集信用数据。根据《威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指导目录》,威海市公安局协助建成了自然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市工商局协助建成了企业法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威海市民政局、编办等协助建成了非企业法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截至目前,威海市住建局、人社局等52个部门,累计向信用平台报送信息1.2亿条,上传“信用中国”网站40多万条信用信息。

  信用查询机制的使用,是信用由概念变为应用的转件一步。为此,威海市编制了《威海市级行政管理查询使用信用信息事项清单(2017年版)》,推动在行政审批、财政性资金使用、政府采购等行政管理事项中查询使用信用信息,并作为必要条件或者重要参考依据,办事先查信用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

  同时,威海市建立起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协调法院、环保、食药、海关等部门发布信用“红黑名单”。编制了联合奖惩工作方案及措施清单,明确了16项激励措施和29项惩戒措施的具体适用对象和执行部门,营造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舆论氛围。此项工作在最终的评审答辩中,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信用+工作”,促进示范引领

  围绕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威海市在工程建设、环保、旅游、食品药品、居民征信等方面开展信用创新试点,推进“信用+工作”管理模式。

  眼下,信用评价已经在威海市多个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在工程建设领域,全市1628家工程建设企业和3638名执业人员信息全部实现网上可查询。在环境保护方面,每季度都会发布企业环境信用“红黑榜”。在市场监管方面,经区建设了市场监督管理平台,将各类市场主体按照行业细分为3个层次,进行“ABCD”四个等级的评价。在社会治理方面,荣成市将全市60.1万本地居民、14.3万外来人口、2.9万个体工商户、1.2万家企业、142个部门单位、900多个村居,全部纳入征信系统,每个社会组织及其成员都有自己的“信用档案”。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在全市7700多家餐饮单位开展了年度与动态相总结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等级评定,并分别挂上了代表食品安全信誉程度的“大笑、微笑、平脸”三种脸谱。

  如今,威海市虽然已经拿下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块牌匾,但对威海来说,信用体系建设永远在路上。

  今后,威海市将鼓励各区市、开发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信用创新试点,将信用建设延伸到镇、村、企业等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信用+工作”模式,将信用手段作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的辅助手段。在全市范围选择30个部门或行业,开展“五有”工程,即有信用承诺、有信用记录、有信用监管、有红黑名单、有联合奖惩,将信用作为新型市场监管手段大力推广。在社区管理、诚信街建设、农贸水产市场管理、中小微企业金融信贷服务、社会公益活动、信用服务市场培育等方面,威海市将加强创新试点。

  信用应用产品化也是威海市今后探索的一个方向。在银行信贷、资金扶持、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方面,威海市将探索开发信用应用产品,推动实施信用惠民政策。探索将信用信息加载到市民卡上,在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公交出行、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旅游、信贷审批等领域,对诚信主体实施“信用惠民”政策,充分体现其信用价值。(威海晚报记者 王春苗)

文明我来评 >更多
我们的节日 >更多
QQ截图20170926155211.png 333.jpg QQ截图20170421101807.jpg
主办单位: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维护: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