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威海文明网 -> 威海聚焦 -> 威海市环翠区让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
威海市环翠区让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
发表时间:2018-10-09   来源:威海文明网

  环翠区让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

  ——“厚德环翠”,厚在哪里

  2017年8月22日,91岁的威海市环翠区老党员殷树山因病辞世。殷树山和老伴刘彩凤一生热心助人,退休之后更是尽心尽力为社区群众服务,无私奉献、扶危济困,殷树山被追授“齐鲁时代楷模”光荣称号。2018年8月22日,环翠区正式把殷树山老人辞世的日子确定为“环翠区志愿服务日”,让两位老人的志愿服务精神代代流传下去。

  “上善若水,厚德环翠”——这是环翠区“四德工程”建设的品牌,品牌的打造离不开这一方好人成长的沃土,更离不开薪火不断的代代传承。

  环翠区鲸园街道古北社区,是威海中心城区最早的居民小区之一。在小区里转一转就会发现,整个小区几乎没有空闲的墙面,社区居民的好人好事、文明社区公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身边人身边事最能打动人、教育人,我们把社区里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志愿服务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张贴上墙,还配有照片,既是对他们的充分肯定,又是对周围群众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爱花说。不久前,一对来自福建的老夫妇住进了古北社区,当看到这些感人事迹后,对王爱花竖起了大拇指,“咱威海人就是厚道,住在这样的小区安心!”把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在居民家门口,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古北社区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点。

  在环翠区环翠楼街道,有一个“好人扎堆”的现象,在短短几百米的商业街上,就有不少热心公益的先行者:自1998年至今21年来,从开拉面馆到创办“双举海参”,从最初的每年资助5个、10个孩子,到2008年至今的每年为200名孩子助梦,个体工商业者李双举的“筑梦之路”从未停歇,惠及数千学子;裤子穿破舍不得丢,剩饭剩菜热好几遍才吃完,邢威敏这位卖了几十年冷饮的“冰棍奶奶”,在捐资助学上却格外大方,从2008年开始为贫困山区的学生们捐款捐物,累计已有十多万元。

  环翠楼街道自2013年就成立了“文艺轻骑兵”队伍走进社区,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事迹打造成原创文艺作品,通过身边人演身边事,在社会上形成学典型、当好人的好风气。

  “让好人有好报”是环翠区鲜明的价值导向。组织考察班子、任用干部,把道德放在首位;评估各项工作和开展各种活动,加大道德所占的比重;评选先进典型,表彰楷模榜样,向道德方面倾斜。从2009年以来,环翠区每年都推选环翠好人,每两年评比一届道德模范,对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发现一起,表彰一起,奖励一起,先后有诚实守信模范戚道昌、助人为乐好人郑岐叶、见义勇为好人唐海龙等8人被区委、区政府予以每人1万元的重奖。(大众日报记者 彭 辉  通讯员 姜海潇)

文明我来评 >更多
我们的节日 >更多
2.jpg QQ截图20170926155211.png 333.jpg
主办单位: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维护: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