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威海文明网 -> 威海聚焦 -> 山东荣成:10万农村“红马甲”刮起信用“四季风”
山东荣成:10万农村“红马甲”刮起信用“四季风”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威海文明网

  每天上午10点左右,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夏庄镇石硼丁家村84岁的村民丁桂兰就开始往村里的“暖心食堂”走,到了食堂,在“饭前一刻钟”听一听党的好政策,到了饭点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免费午餐,饭后再跟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讲一讲她看到的好人好事……丁桂兰愈发觉得:“越老这日子越好过了!”

  石硼丁家村30多位80岁以上老人们的“一餐热饭”,全部出自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巧厨娘”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之手。不止“暖心食堂”,作为全国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联系县之一,荣成市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双基多维”体系,以党建为引领撬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以“志愿+信用”为有效抓手,不断探索建设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的荣成路径。

  精准对接

  8000余场宣讲“接单”下乡

  几天前,荫子镇头甲村乡村夜校又开讲了,村民王淑娜早早吃了晚饭,邀上邻居快步往夜校赶,“原来晚上没事去打个牌,现在吃完饭就去夜校‘抢座’。”

  头甲村今年的乡村夜校课程早已排好,课程涉及政策、文化、技能等。今年以来,荣成整合优势资源,策划实施了一批贴近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要、群众乐于参与的特色活动、品牌活动。头甲村等30多个村文明实践站成立了“乡村夜校”,村民们白天忙农活,晚上进夜校“充电”,从“土专家”到“田秀才”,越来越多的普通村民成为三尺讲台上的“主角”。

  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人民群众的“进修班”和“加油站”,荣成市制定了《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站)课程建设的意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政策、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移风易俗等6大项定为“必修科目”,镇街实践所、村居实践站每年需完成12个“规学”课程,在此基础上灵活选择“选学”课程。

  近日,宁津街道渠隔村百年银杏树下,200多名群众围树而坐,饶有兴趣地聆听“银龄宣讲团”志愿者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荣成传统文化。“银龄宣讲团”是一支由荣成市文联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组成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在古村落里颂党恩,用朴实的语言讲述新理念新思想,把党的声音传到广大群众心中。

  聚焦广大农民群众需求,荣成还策划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宣讲培训活动。荣成市委书记作为“1号宣讲员”,荣成市级领导班子带头下沉农村,带头宣讲,发动部门专业团队、社会公益组织、百姓名嘴、青少年、老年人等群体深入街头巷尾、农家书屋、田间地垄、庭院炕头等,叫响了“银杏树下传习语”“百姓炕头说变化”“暖心食堂感党恩”“文化大集扬新风”等多个特色品牌。

  截至目前,荣成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8000多场次,30多万人次党员群众受益。

  信用引领

  10万农村“红马甲”成为主力军

  在东岛刘家村,村党支部书记刘俊军有一本“幸福账”:原本10万元也拿不下的“暖心食堂”,从2018年11月运行至今,不但没花村集体一分钱,还结余了1万5千元。

  荣成“暖心食堂”得以低成本常态化运行的“秘笈”,是“信用+志愿”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所有“暖心食堂”的日常运营全部由文明实践志愿者来负责,成立“巧厨娘”志愿服务队400多支、1.1万人,志愿服务赋予个人信用加分,鼓励引导志愿者参与“暖心食堂”服务,较好地破解了“谁来服务”“人工成本”的问题。

  今年7月,荣成市115家“暖心食堂”集中开业。不久后,荣成市将共计335处“暖心食堂”投入运营,覆盖全市村居总数的43%。

  “暖心食堂”不仅让老人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更成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志愿者利用“饭前一刻钟”,为老人讲播时政新闻、惠民政策、身边好人故事等,把“暖心食堂”变成了传递党和政府关爱的“暖心驿站”,凝心聚魂的思想阵地。

  “暖心食堂”是荣成以“志愿+信用”为抓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成果之一。早在2012年,荣成市就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全市80多万居民纳入信用管理。2018年文明实践工作试点以来,荣成市出台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逐户逐人建立“信用档案”,推行“积分+兑换”“红榜+灰榜”“表彰+激励”的工作方法,将群众参与理论宣讲、清洁家园、慈善救助、扶老助残等26项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个人信用管理,根据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长等,群众可获得不同的个人信用加分,并定期张榜公示。

  在荣成,市镇村三级每年设立2000多万元的文明实践信用基金,村居设立志愿信用超市,居民可随时将信用积分兑现为激励物品,每季度大张旗鼓表彰积极参与整治的群众,达到一定信用分值还可享受180多项守信激励产品。仅去年1年,荣成就发放农村信用基金1800万元,涉及30多万人次,“信用有价、志愿光荣”的理念在百姓间形成了共识。

  目前,荣成市成立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4000多个、志愿者15.5万人,其中农村志愿者发展到10.2万人。

  正向激励

  农村志愿服务走向可持续

  荣成市的志愿信用建设,首先从农村党员干部抓起。

  今年荣成市围绕推动乡村振兴,启动实施了“四清”工程,其中的每一项都是“老大难”问题,但是依托党员志愿信用,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干,有力带动了各村居民参与,8万多名农村志愿者成为“四清”整治的主力军,推动80%以上的村整体通过验收考核,使得困扰多年的难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志愿信用还有力增强了群众自治的积极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集体活动的热情高涨。“以前用信用加分激励是促进村民‘要我干’,现如今,志愿服务成了一种新习惯,成了‘我要干’。”荣成市社科联主席赵旭光介绍。

  “志愿+信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已成为荣成市创新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有效破解了现阶段乡村治理难题。荣成市委书记包希安说:“‘志愿+信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荣成起到了夺阵地、聚群众、种思想、兴风尚的作用,大大增强党在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

  荣成市把农村群众可以自己干的事情、村级事务全部转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农村10万多名志愿者成为了村级事务的“管理者”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如今的荣成乡村,每个月开展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化惠民、美化家园、卫生常态化保洁、网格化管理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近1000场次,100多个村取消保洁员转为由志愿者承担农村环境卫生管护,4万多名志愿者网格员把环境整治后的村居“脏乱差”反弹问题纳入日常巡查,6.8万名农村志愿者为3.8万户贫困家庭和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

  提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变化,刘俊军还有一本“文明账”:“现在集体的事大家争着干,生怕落在后头,村风民风有了极大改善,村委班子的号召力也强了,俺们从过去的‘落后村’,变成了文明实践的典型村。”

  新时代文明实践打开了社会治理的新局面,群众对政府各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96%以上,荣成城乡居民评价结果、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结果双双位居山东省第一位。

主办单位: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维护: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