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威海文明网 -> 文明我来评 -> 别让孩子的文明视界被手机屏幕取代
别让孩子的文明视界被手机屏幕取代
发表时间:2018-07-30   来源:威海文明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上到75岁的老爷爷,下到5岁的小娃娃,都能拥有智能手机。在公共场合,一些小孩低着头拿着手机专注的玩,现已是常态了。小孩子迷上智能手机的原因,好玩又有趣。华丽的屏幕、欢乐的声音、有趣的触屏、动画片和游戏一下子把孩子吸引了。

  不久之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数据不如现实来得生动。倘若留心身边便会发现,儿童接触互联网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两三岁的娃娃,怀里抱着手机,语音聊天玩得倍儿溜;四五岁的孩子,指尖熟练解锁屏幕,各种程序得心应手;更别提已经上学的小学生,玩游戏、看视频、录直播分分钟搞定。而这“小小屏幕”更俨然成了一些家长的“终极武器”——孩子吵吵闹闹,扔个手机,立马安静;孩子要这要那,扔个iPad,大人瞬间“解放”。有人戏称,这代孩子是“被电子保姆带大的”。出生于网络蓬勃兴起的时代,互联网已经融入了孩子们的成长轨迹。

  每个年代都有家长害怕孩子接触的东西,比如以前的漫画、电视,现在的手机。首先说,我们不应该完全阻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毕竟这些电子产品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由文化和社会因素所决定。儿童的玩具能反映所处社会文化的本质。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产品终将成为他们这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其次,有研究表明可以用游戏来训练大脑。电子游戏其实只是一种载体,也属于游戏中的一种,适度的玩电子游戏是可以的,对提高注意力、协调能力有一定帮助,但是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所以,把孩子跟电子产品完全隔离开,不如给予合理的引导,设置合理的规矩。

  孔子讲“过犹不及”。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就像吃糖一样,吃多了也会生病。孩子玩手机也是一样,用好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但若监管不到位,让孩子无节制地玩,那肯定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不在手机,而在于家长对孩了的教育和引导。解决孩子不合理玩手机的问题,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口禁言,而是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和教育。合理的规划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让手机变成孩子的保姆,让孩子正确地利用手机生活和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网络素养。如此才能标本兼治,成就彼此。

  “儿童宛如野生植物……他的成长是有机的、自然的。”给生活和成长留出空间,带着孩子从网络世界里探出头来透透气,你会发现,“蚂蚁搬家”里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故事,“蜻蜓低飞”划出了多么美丽的弧度。这样生机盎然的生活,在“1024kb”的世界里永远无法找到。(于玲)

文明我来评 >更多
我们的节日 >更多
2.jpg QQ截图20170926155211.png 333.jpg
主办单位: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维护: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