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下午4时半,一群孩子刚下校车,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飞”进了环翠区张村镇魏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四点半课堂”……这明快温馨的画面像一首小诗,缓缓诉说着居民的美好生活。
幸福源自对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不懈探索。环翠区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信用融合、物业协同、网格支撑”的“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持续构建环翠特色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不断为居民幸福“加码”。
“四点半课堂”解了职工“带娃难”
11月17日下午5时,热闹的欢呼声从张村镇魏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传出,走进去一看,一场乒乓球赛激战正酣,发球抢攻、扑闪腾挪……白色小球不断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引得身边小朋友阵阵喝彩。
小朋友们为啥聚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原来,这就是魏桥社区打造的“四点半课堂”,专门为放学后处于“空档期”的孩子们提供托管服务,孩子们的接送和照料难题迎刃而解,家长们也能安心地度过这“脱节”的几个小时。
魏桥社区是我市首家企业型社区,1700多户居民大多是企业职工。不久前,在社区走访调查中,居民们纷纷提出了生活难题,那就是孩子放学无人照料。“放学这段时间我们还没下班,孩子没人照看,我们上班也不安心,咱社区能不能提供帮助,照顾孩子写作业?”社区居民于洪玉诚恳地说。
居民需求就是社区工作的着力点,如何让四点半后的孩子有人管?魏桥社区工作站站长张帅克立马行动起来,召开居民议事会,共同探讨解决思路。
在社区筹划下,“四点半课堂”正式启动,就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写作业、阅读、玩耍,既解决了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又免去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这样的托管服务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一致好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人手缺乏、看护不专业、课堂单调等种种问题相继出现。想让“四点半课堂”真正发挥作用,为家长排忧解难,必须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引进专业教育师资力量,让管理更加规范。
通过多方打听,张帅克联系到了一家注册成立公益志愿服务组织的教育培训机构,安排专业的志愿者参与“四点半课堂”的托管工作,又通过和共建单位千山路小学共建共享,邀请学校教师走进“四点半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外辅导员”和“监护人”。
有了青年志愿者和义务教师加入,不仅课堂管理愈发井然有序,孩子们的兴趣和潜力也渐渐开发出来。目前,已经开设了乒乓球课、硬笔书法课,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课堂内容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度过“空档期”。孩子满意,家长放心,社区居民对此感激不已。学生孙筱一的家长在社区微信群里“点名表扬”说:“有社区托管,孩子们写作业更专注,最近成绩还提高了,实在太感谢了。”
专业的“社区带娃”服务像一根纽带,连接了家庭、学校、社区,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我们将围绕‘社企共建,乐享魏桥’这个目标,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务,真正做到为居民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大家对于社区的归属感。”张帅克说。
墙皮换“新颜”暖了居民心
“脱落的墙皮被修缮好,咱们提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啦!”近日,在四方路65号楼南侧,竹岛街道翠竹社区网格员刘荟琳和协管员郭明春望着屋顶修缮好的墙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社区墙皮“美容”,终于解决了居民的一块“心病”。
居民楼墙皮脱落为何引得网格员、协管员一直盯着不放?其中的缘由还得从9月下旬说起。
9月21日,有居民反映“四方路65号楼南侧有墙皮脱落,加上大风大雨天气频发,一旦被吹落,很容易砸伤行人,存在安全隐患,希望社区能够帮助协调修缮”。
居民有诉求,社区必有回应。网格员刘荟琳和协管员郭明春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墙皮脱落确实很严重,我们再跟居民去了解一下情况。”刘荟琳说完,便带着协管员向居民了解墙皮脱落的缘由。
由于四方路65号楼是老旧楼宇,已经过了保修期,没有公共维修基金,也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如果要维修就得居民共同出资。“居民愿不愿意出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翠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邵美静说,不管怎样,居民的事情一定要及时解决,彻底消除安全隐患问题。
在征求居民意见之前,社区联系相关单位对外墙施工做了维修方案和预算。修缮方案一敲定,社区说干就干。考虑到有些居民下班较晚且在家时间不定,召集整栋楼居民参加居民议事会难度较大,社区便灵活采取线上居民议事会的方式,在大家空闲时间,利用微信群将修缮方案和预算向大家公布,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
“怕居民不理解,前期我们派了协管员和单元长去部分居民家里做动员工作,让他们知道墙皮脱落的严重性,以此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让邵美静和同事们惊喜的是,在微信群里,居民们一致支持修缮墙皮,全部通过了修缮方案。
“居民的表态就像给我们吃了一剂‘定心丸’。”很快,维修基金全部收齐,施工单位准时施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墙皮脱落部位快速修缮好,居民们纷纷为社区办事效率竖起了大拇指。“从修缮墙皮这件事上,我看到了社区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真心!”居民王广春说,大家都很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的付出。
群众的困难在哪里,党员干部的行动就跟到哪里。竹岛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亲民、便民、利民、护民”措施落到实处,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