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威海文明网 -> 学雷锋志愿服务 -> 威海有家“爱心银行” 存入爱心收获温暖!
威海有家“爱心银行” 存入爱心收获温暖!
发表时间:2019-04-19   来源:威海文明网

两名居民用手中的积分来兑换物品 威海晚报记者 薛航 摄

  威海市环翠楼街道西北村社区有一所“爱心银行”。这所“银行”与普通银行不同,它专为社区居民所开,居民们在这里存的不是金钱,而是对社区的奉献。义务打扫社区卫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关爱照顾社区高龄老人等志愿活动,都可以折算成积分,存进“爱心银行”里,变成一笔笔“爱心存款”。这些“爱心存款”可以“提现”,兑换成自己想要的物品或服务。

  “爱心银行”,存进的是爱心,提取的是温暖。

 

  提供上门读报志愿服务 威海晚报记者 薛航 摄

 

志愿者推社区残疾居民遛弯 威海晚报记者 薛航 摄

  开设初衷

  让爱心得到温暖回报

  4月10日下午2时许,威海市环翠楼街道西北村社区活动室外十分热闹,十几名社区居民聚集于此,参加社区志愿活动。清理小广告、整理共享书柜、给社区高龄老人读报,大家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一笔笔“爱心积分”被记录在各人的“爱心存折”上,存进社区开设的“爱心银行”中。

  “爱心银行”是件新鲜事,这家“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什么?

  “我们社区里的居民都比较热衷于参加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很多。设立‘爱心银行’的初衷是鼓励大家,让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同时,也让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们得到一定的回报。”谈起“爱心银行”的开设,西北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艳军言语中透着真诚。

  李艳军介绍,“爱心银行”在运行模式上参照了普通商业银行的运作理念。社区为志愿服务设立一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难易程度和时间长度等,将每项志愿服务折算成一定的积分,譬如:打扫卫生”记1个积分,“为高龄老人庆生”记1个积分,“扫雪”记2个积分……居民参加不同的志愿服务,可挣取不同的积分,这些积分会被记入各自的“爱心存折”上,积分可用来兑换物品、服务、技能培训等。

  李艳军表示,“爱心银行”于今年年初开设,现已有69名居民成为了“爱心储户”,他们都是长期活跃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积极分子。4个月以来,不少“爱心储户”的账户上已有二三十个积分。

  社区通过这种方式,激励着居民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被“爱心银行”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爱心储户”,拥有了自己的“爱心存折”。

一位居民的“爱心存折”威海晚报记者 薛航 摄

  回报方式

  用积分兑换物品或服务

  在商业银行中存钱是有收益的,居民们存入“爱心银行”的爱心同样也有收益,这些收益包括物品、服务、技能培训等,它们可用通过志愿服务换取的积分来兑换。

  在社区爱心物品储藏室里记者看到,这里摆放着百余种物品,数量近千件。电热水壶,5个积分可使用一天,230个积分可兑换;花生油,90个积分可兑换一桶;去球器,5个积分可使用一天,55个积分可兑换;棉手套、插排、电饼铛等,都可以用积分来兑换或使用。居民将自家闲置物品拿出来共享,也可获得积分。

  回报爱心的物品款式众多,这些收益是从何而来的?

  “是由社区志愿者和辖区爱心企业提供的。”李艳军解释说,很多居民将自家闲置或多余的物品捐赠出来共享,另外,“爱心银行”还吸引了辖区多家爱心商户加入,他们不仅捐赠物品,还为居民提供“技能培训”“项目服务”等礼包。譬如:有的服装店捐赠崭新的衬衫,有的家电销售企业赠送了饮水机、缝纫机,还有的单位出资购买了香皂、毛巾等居民日常需要的生活用品。“爱心储户”想要啥,可根据“爱心存折”上的积分自己“点单”。

  除了物品外,“爱心银行”还为志愿服务者们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社区专门将具有小儿推拿、摄影摄像、家电维修、面点制作等特长的居民进行统计,形成社区人才库。像居民徐玉芝擅长种花种草,居民赵吉泉拥有建筑绘图技能,居民王本卿手很巧、擅长做衣服……如果居民有这方面的需求,同样可以用手中的积分,在人才库中“点单”。而提供这些技能服务的居民,他们也会挣取积分,然后存入各自的“爱心银行”里,最终实现了良性循环。

  至于共享服务方面,李艳军坦言,多是由辖区共建爱心单位提供的,譬如:提供健康知识讲座、为60周岁老人过集体生日、医疗健康体检等。

  李艳军表示,自“爱心银行”设立以来,已吸引了20余家爱心企业和单位加入,助推社区居民爱心奉献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居民捐献书籍供大家阅读 威海晚报记者 薛航 摄

  未来愿景

  打造现代城市熟人善治社区

  “1月20日,为长者生日会和面得2分;2月18日,包汤圆送给社区老人,加2分;2月19日,夜间巡逻,加2分……”这是西北村社区居民陶俊荣“爱心存折”上的记录,今年73岁的她是“爱心银行”的储蓄大户,目前,已有40多个积分。当天,她和邻居孙荣华一起参加社区志愿活动,为社区高龄老人丛娇滋读报。

  “平日里,我们也都会在社区做些力所能力的事,‘爱心银行’的建立,让我们干得更有劲,更多人被吸引到这个队伍中,加强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邻里情浓了,社区也更和谐了。”陶俊荣说,这种模式让社区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与融洽。“我们社区邻居平日里聚在一起当志愿者,都把社区当家一样爱护,感情也越来越好。”

  68岁的张荣华对“爱心+共享”这种新型模式不住点赞,在她看来,自己在贡献服务时,也在享受着别人的奉献,这种互动循环的模式成为社区融洽发展的源动力。

  “居民之间互惠互利的‘共享模式’,让大家重新找回邻里间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的温暖感,架起群体之间联络沟通的桥梁,打造现代城市熟人善治社区。”李艳军表示,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完善“爱心银行”的服务机制,了解居民需求,提供更多诸如水果采摘、景点参观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内容,让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乐于奉献的居民享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威海晚报记者 常会会 通讯员 孟萍)

文明我来评 >更多
我们的节日 >更多
微信图片_20190401173757.jpg 123.jpg 123.jpg
主办单位: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维护:威海新闻网